晋城市关工委:用“四个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发布者:朱炜发布时间:2018-03-13浏览:109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他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修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加强青少年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心下一代工作说到底是教育人、引导人和塑造人的铸魂工程,其第一要务就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近年来,晋城市关工委重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的政治、经验、威望、亲情、时空等优势,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和家教文化,向青少年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晋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仰历史文明之光,望太行太岳老区,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晋城这片热土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红色文化,以及王国光、陈廷敬等名相形成的家教文化和当今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的法治文化。只有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四个文化才能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

只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四个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以此作为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四梁八柱,才能使下一代魂有定位,行有所归,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德树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发挥了凝聚共识,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既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人民的文化福祉,也有助于确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传承,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标识,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要从娃娃抓起,既要覆盖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要覆盖学校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的全过程,也要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还要通过校本教材、选修课、书法、上党戏等方式举办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的活动。同时要发动家庭和全社会的参与,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等城乡基层,建立起从学校到社会的工作体系,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弘扬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铸魂立人

红色文化是构建新时期社会共识的基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承载中华优秀文化历史基因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他们创造的红色文化不但给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时代的生命与活力,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思想文化历史养料,提供着文化支撑。

晋城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这些红色文化是我们教育下一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组织五老收集和挖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料,在青少年中持续开展红色教育,参观红色遗迹,如烈士纪念建筑物、著名战斗遗址、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工作过的地方等,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增进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的热情,从红色教育中汲取养分。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需要广大青少年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尤其需要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守法做人

根植于全民心中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

20175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早在2002年,晋城市关工委针对青少年犯罪呈上升态势,市、县、乡三级关工委同三级综治、教育、司法、公安和群团组织,共抽调千余人深入基层,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调查,最后总结归纳出《预防青少年犯罪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随后,又与有关部门配合协调,组织广大五老志愿者积极参与整治全市网吧和校园周边环境,设立未成年人维权监督岗,建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平台,组织五老普法宣讲团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以案说法,使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下降,为建设平安晋城做出了贡献。

四、挖掘家风家训文化,家教育人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伦理理念、价值准则与行事方式。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风家教倡导仁爱、勤俭、诚信、孝顺等。这些价值观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名人王国光、陈廷敬家族文化的基础上,晋城市关工委又在2007年学习推广泽州县已故离休老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模郭象壁自定十句格言五条准则家训。郭老收集整理了40例家教案例,并联系亲朋好友44户,帮助他们科学育子,使优良的家风代代相传。市关工委借鉴古今家教做法,向全市3万多名五老发出倡议,号召全市老同志首先从自己家庭做起,做好家教,制定家规家训,带头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后代,开展万名五老联万户家教家风活动。

总之,只有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和家教文化,才能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并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才能使广大青少年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